說來很巧,上周日立冬。 我翻開一本新書,它的第一章正好是《立冬》。 那個故事很是令我動容,總會時不時就想起。 一家三口在去年春天,搬入了一半以上都為貸款買來的房子。 終于有了意義上的“家”。 這對夫妻卻在今年春天,失去了唯一的兒子。 原本熱衷于裝飾家居的妻子,一瞬間失去了生活的動力。 從前洗完碗就會立即擦干水的她,現在會把餐具堆放在水池里; 甚至眼看著被覆盆子汁噴濺,而弄臟的墻壁逐漸發黑,也無動于衷。
某天午夜已過,妻子突然邀請丈夫一起貼壁紙,處理那塊臟掉的墻壁。 一頓忙完之后,妻子又開口對丈夫說道: “十一月了,得快點把冬被拿出來了。 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國家,好像注定要多花錢。 你一個人工作很辛苦吧? 把那個錢用了吧,債總是要還的?!?/font> “那個錢”是指他們的兒子意外去世,獲得的保險賠償金。 自從兒子走后,夫妻二人就心照不宣地從未提起過這筆錢, 直到那晚妻子提出用它還房貸。 對于妻子的轉變,丈夫是這樣記錄的: “我的眼淚差點兒奪眶而出,好容易才忍住了。 今天是妻子站起來的日子,她馬上就要振作起來了?!?/strong> 說實話,看到這里,我的眼角也微微濕潤了。 印象中,冬天是一個既容易感到幸福,又會一不小心就喪氣的季節。 就像是屋內外的溫差一般,生活的起伏也十分明顯, 總會搞得人們分裂不堪:時而治愈,時而難過。 不過也正因如此,我才覺得冬天是一個成長最快的季節。 當然,前提是對于某些艱難的瞬間,你不會視而不見。 無論是事情本身,還是生活, “面對”才是“好起來”的真正轉機。 和分手了11年的初戀再次相見,會是什么樣的場景? 《換乘戀愛》中,可可見珉在之前, 在采訪中被問到:能重新交往嗎? 她立刻撇嘴皺眉,搖著頭說“不可能”。 那時候她對珉在充滿了厭倦,甚至是憎惡。
珉在也差不多,時隔多年后的見面,卻一直在躲避對方。 然而在最后一次約會時,可可卻欣慰地說, 珉在于她而言,已成變成了比朋友更珍愛的人。
珉在也對之前自己的逃避行為感到可惜: 明明是對話幾次就能解決的誤會,卻一直不敢面對。
一段感情破碎了,不要去糾結“到底為什么會分開”, 而是去面對分手的事實。 一個人不再愛你了,也不要去質疑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夠好, 接受當下對方離開了的事實,才會更快地擺脫難過。 其實每段愛情都藏有彩蛋,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和勇氣去孵化它。 只有當下定決心去面對了,才會收獲“成長”的結果。 想起后臺的一位讀者,上個月她一直沉浸在失戀的苦痛當中。 最近突然來告訴我,她搬家了,也跳槽了。 改變的動力來源于——她重新和前任見了一面。 坦誠地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遺憾和感謝,也勇敢地接受了對方的告別。 放下了沉重的包袱,才有機會跳出悲傷的漩渦,往更高更遠的地方前進。 我們是怎么發現自己長大了呢? 耐疼了。 小時候,大家都不知道命運的每一份饋贈價值幾何; 可面對過一次次的艱難和痛苦之后,便可以駕輕就熟地去處理了。 春夏曾分享過一個自己的經歷。 當年她在異鄉打工時,由于住的地方離開工的地點很遠, 所以早上四點多就要出門趕路。 她的媽媽在了解到她獨自生活的真相后,覺得女兒長大了,逢人就夸。 很久之后的某天,她和媽媽重新提起那段經歷,是帶著一點驕傲, 甚至想要在家人面前炫耀的小得意的。 沒想到媽媽卻對她感到愧疚。 那一刻春夏發現自己,確實變得不那么可愛和會撒嬌了, 但也的確在疼痛中有效地成長了。
寫到這我又想起,文章開頭提到的《立冬》中丈夫感慨過的一句話: “如此平凡的事物和風景,恰恰就是奇跡和事件?!?/font> 同理,在我們面對苦痛時的每一次小小邁步,都在滋生勇敢。 當然了,傷害就是傷害,不必感謝; 你只管用力直面舊事,與之揮手告別。 來年的花,依舊會等你迎它——那便是你,又一次重生的機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