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上就要618了,圈里的寶媽們又開始了買買買的節奏。其中小娃媽們最愛買的,就是各種各樣的童書。 
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,我們當年,也是瘋狂買書,一箱又一箱地往家搬,塞滿了一個又一個的書柜、壁櫥、床底。 群里哪位大咖提到一嘴,介紹過一次,立馬去當當京東找,為了湊單又不斷往里添,最后的結果就是越買越多。 如果孩子的看書速度,能有買書速度的一半,甚至十分之一,那也認了??蓢@的是積年累月下來,孩子所讀寥寥無幾,絕大部分書就寂寞地在那里接灰,經冬復歷春。 
童書市場的百花齊放巨大繁榮,父母對自己童年書籍匱乏的補償心理,以及對孩子德智體美育科學哲學財商全面培養的妄念,是家中童書堆積浪費的重要原因。 最近家里收拾東西,我攢了這七八年的童書成了巨大的問題。 是的,童書。 成年人讀的書籍反而不是問題,金庸也好,名著也好,人文社科也好,多少還有留著的價值,娃正在看或者將來也許會看,我自己也可能要看。 
而很多童書,在“童”的時候尚且不看,如今變成了滿臉不好惹的少女,更加不會看,可以預計未來更加更加不會看。 特別是什么鬼的國際大獎小說,完全沒人看,一擺占兩層架子,光用余光看的,都鬧心。 沒看過的書太多了,繪本還好些,小時候沒少翻。故事弱智的橋梁書、形同廢紙的大獎小說、泛濫成災的中英文科普書、蹭概念的少年版哲學歷史人文社科…… 更可怕的是團購的各種原版、祖國版英文章節書,價格貴得嚇人,巨占地方,裝潢豪華特別漂亮,然后孩子不看!哎呀,一看都心疼得打滾。 
以前還想著留著留著,總有一天會看,然而人家就是不看。 隔個一年半年,收拾出一些實在看不過眼的,覺得低檔或者低幼的,劃拉劃拉送人。再隔一段,再送人一批,就這么一直搞,書架也一直不見空,十個書架,永遠滿滿登登。 看著就很鬧心,眼下快初中了,可能要換個地方住,也下了決心,斷舍離吧。 我自己當年反復看過的老書肯定都留著,有價值的老書留著,她倆看過的經典童書留著,中學可能要求必讀的留著…… 至于從未染指的,苦勸不讀的,都算了吧,全處理,啥精裝不精裝的。小區里半賣半送,實在沒人要就廢品,精裝書重,還能多賣幾塊錢。 
我可不走二手群,閑魚啥的,還不夠麻煩的。 時代變了,這都多少年沒看書了,手機倒是從不離手,蓮媽讀書不讀書,也就別裝模作樣搞這么多書占地方了。 年紀大了,過夠了滿滿登登的生活,開始覺得家里那塊地方空著,可能也比放著一個書架強。生活是如何地改變了我們,和我們的愛好? 
所以,值此618之際,給各位興致勃勃躊躇滿志的小娃媽們一點買童書的建議吧。 1.可買可不買的,不買。 別聽人家說個推薦就心動,啥財商啊,愛育啊,哲學啊,山海經啊的。你說看介紹挺好的,現在的童書做得都挺好,都挺漂亮,架不住拿回來孩子不看啊。 你說人家大V家網紅家群主家看得挺好,廢話,那說不好咋賣給你呢? 就是吧,但凡覺得“還行”“不知道咋樣”“好像還不錯”“買回來試試”的,你就都別買,買回來基本就是裝書架用的。 感到猶豫的,就別買。 
2、買單本,盡量不買套裝。 我吃的比較大的虧,就是追求套裝。比如喜歡《長襪子皮皮》,就把林格倫的全套買回來;喜歡《洋蔥頭歷險記》,就把羅大里全集買回來。 更別提那些巨煩人的橋梁書套裝,大獎小說套裝了。 你看誰家書柜里雜七雜八的各種單本,那是正經看書人家;誰家書柜里都是套裝,那不是傻,就是裝。 我以前就喜歡啥都是完整的套系,可能是一種囤書者的虛榮吧。阿加莎克里斯蒂全套,放三排……老舍全集茅盾全集的,世界文學名著彩虹糖系列套裝啥的,也就是擺著好看…… 
書,終究還是要用來看的。 3、基本款之余,孩子真要才買。 當然了娃很小,經典繪本多買幾套問題不大,兩分鐘一本,多少都能看完。 孩子但凡進入自主閱讀階段了,還是要尊重喜好。世界上的好書多了去了,買回來都沒毛病,可也架不住孩子不看吶! 所以你說你買點學校會要求必讀的基本款,四大名著啊,駱駝祥子紅巖啊,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啊,這都沒問題。 甚至說哈利波特這種,也可以提前買好,但即使是哈利波特也有娃不看,比如我們家這倆。 
還是看孩子興趣吧,少買幾本,多看幾遍,比對著滿滿一書架,選擇困難干脆一本不看要好得多。 書一定是反復讀收益最大,而不是說本數越多越好。 需要說明的是,確實有那種吃書娃,不挑食,啥書都看,那你可以放手多買點,以你的眼光給娃多挑點,引導孩子閱讀的廣度和深度。 但多數娃不是吃書娃,而且如今小升初壓力重,年級越高…… 
4、需要才下單,最省錢。 永遠不要為了湊單買書,不要為了滿多少減多少,搭上一個大套系,或者湊上許多根本不會看的書。 趕活動買書確實劃算,確實便宜,但不知不覺就會買入很多。你家里的空間不值錢嗎?住別墅的當我沒說。 買一架子,最后看的也還是那幾本,哪個省錢? 
需要的時候隨手買單本,永遠別買不想看的書。 你說買都買了怎么辦,那就放著唄,放到再也不可能看,再也不可能擺,下個決心送走,權當是祭奠那逝去的雞娃歲月。 圖片 | 網絡截圖
|